👩:「為什麼孩子總是喊不動?」
🧔‍♂️:「說了好幾次,孩子還是不聽,怎麼辦?」
是不是覺得每次苦口婆心叮囑孩子,
他們總是和你唱反調呢?

👩‍🏫其實,這可能和 #超限效應 有關唷!
許多爸媽常抱著「一切都是為你好」的心態,
不斷批評、指責孩子,希望他們能改進。

但同樣的話說了一百遍,
任誰聽了都會有壓力😱

當超過孩子的忍耐極限,
他們就會出現排斥的情緒
甚至出現反抗的行為喔!


記得,凡事都需要空間和時間,
孩子才有調整和趕改進的機會哦!

 

(👇👇👇往下滑,了解更多👇👇👇)

 

⚡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,孩子也是。

當接受外界過多、過強的刺激,已超過能忍受的極限
出現不耐煩反抗的態度,這就是「超限效應」。
 

 

 

📌以愛之名的撈叨,只會讓人感到壓力!

➤爸媽NG行為

✖️反覆催促

✖️重複講道理

✖️以自我為中心

✖️沒有換位思考

✖️沒有注意孩子心情

 

 

📌抓著錯誤不放,不斷指責,效果更不好!

孩子的心境變化

犯錯 (批評⮕) 內疚(再批評⮕) 不安(再批評⮕)不耐煩
(再批評⮕)反感(再批評⮕)厭惡(再批評⮕)叛逆(再批評⮕)麻木

 

 

Q:所以就不能對孩子指責?

A:必要的指責是需要的!


只是要注意把握分寸

這樣才能保持親子的和平溝通。

 

 

📌溝通原則:長話短說,強調解決方法

清楚指出孩子犯錯的問題,
陪伴孩子一起探討問題解決方法。

 

 

📌溝通原則:不怒吼,好好說

無論孩子多小,他們都有自尊心


用怒吼和命令的方式只會讓親子關係疏遠。
試著以平和語氣溝通,孩子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議哦!

 

 

📌溝通原則:就事論事,不翻舊帳

專注在當下的具體行為

一次解決一個問題就好。

 

避免拿以前的舊帳來數落孩子,
最後主題偏離了,關係也惡化了。

 

 

📌溝通原則:察顏觀色,尊重彼此

爸媽也需要學習察覺孩子的情緒


把對方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,
即使不一定認同,也要學會同理感受。

 

 

📌溝通原則:可以提醒,但不過度干涉

避免過度包辦孩子的一切,讓孩子自己體驗犯錯的後果,
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才能在錯誤中成長。
 

 

🔗幾米兒童圖書|𝗜𝗡𝗦𝗧𝗔𝗚𝗥𝗔𝗠

🔗幾米兒童圖書|𝗙𝗔𝗖𝗘𝗕𝗢𝗢𝗞

🔗幾米兒童圖書|𝗬𝗢𝗨𝗧𝗨𝗕𝗘

🔗幾米兒童圖書|𝗧𝗜𝗞𝗧𝗢𝗞